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im(2)

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12: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综合研究则较为扎实,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和完善,是国内外学者了解和研究广西民族乐器文化的重要参考。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综合研究则较为扎实,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和完善,是国内外学者了解和研究广西民族乐器文化的重要参考。同时,为今后广大学者研究广西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国内外学者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研究和挖掘。

二、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形制与制作工艺的研究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形制与制作工艺研究的文献不胜枚举,是近年来国内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较多的课题,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以民族为单位,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形制与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的,是周宗汉的《壮族乐器》⑩周宗汉:《壮族乐器》,载《乐器科技》1980年第4-5期。,它较早地将壮族乐器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和弦鸣乐器四大类,并介绍了这些乐器的形制。刘桂英的《壮族乐器》①刘桂英:《壮族乐器》,载《乐器》1999年第2期。中,则将壮族乐器归结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四大类,同时对乐器的形制进行描述。杨秀昭的《壮族体鸣乐器》②杨秀昭:《壮族体鸣乐器》,载《乐器》2001年第5期。和《壮族膜鸣乐器》③杨秀昭:《壮族膜鸣乐器》,载《乐器》2001年第8期。中,分别罗列了多种壮族体鸣和膜鸣乐器,对这些乐器的形制进行介绍。何洪、杨秀昭和卢克刚的《瑶族民间乐器》④何洪、杨秀昭、卢克刚:《瑶族民间乐器》,载《乐器》1986年第2-5期。首次将广西瑶族乐器归纳为气鸣乐器、弦鸣乐器和打击乐器,并对乐器的形制作了介绍。周宗汉的《侗族乐器》⑤周宗汉:《侗族乐器》,载《乐器》1981年第3-4期。首次将侗族乐器归类为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和体鸣乐器,对乐器的形制和制作进行记录。

以个案为例,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形制与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的有:陈坤鹏的《壮族七弦琴与相关乐器之比较》⑥陈坤鹏:《壮族七弦琴与相关乐器之比较》,载《中国音乐》2013年第2期。介绍了七弦琴的形制,比较了与七弦琴相关的乐器。郭永青的《白裤瑶竹筒琴考辨》⑦郭永青:《白裤瑶竹筒琴考辨》,载《民族音乐》2011年第1期。对瑶族竹筒琴的形制进行介绍,分析了竹筒琴与铜鼓之间的关系等。陈驹的《壮族蜂鼓和瑶族长鼓渊源考》⑧陈驹:《壮族蜂鼓和瑶族长鼓渊源考》,载《民族研究》1984年第6期。通过梳理研究相关文献,以文献记载为依据,比较了壮族蜂鼓和瑶族长鼓的形制。杨秀昭、何洪和卢克刚的《苗笛》⑨杨秀昭、何洪、卢克刚:《苗笛》,载《乐器》1985年第5-6期。记载了苗笛在广西苗族民间的不同形制。袁炳昌的《牛腿琴》⑩袁炳昌:《牛腿琴》,载《国际音乐交流》1994年第3期。描述了湘桂黔交界地侗族牛腿琴的形制。贺锡德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介绍之十——侗族类的侗琵琶和牛腿琴》[11]贺锡德:《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介绍之十——侗族类的侗琵琶和牛腿琴》,载《音响技术》2007年第5期。介绍了侗族牛腿琴和侗琵琶的形制。潘汁的《彝族大胡》[12]潘汁:《彝族大胡》,载《民族艺术》2019年第 3期。介绍了广西那坡彝族大胡的形制。阳鹤庐的《合欢箫》[13]阳鹤庐:《合欢箫》,载《乐器》1985年第1期。分析了广西邕宁壮族乐器“合欢箫”的形制和制作工艺,并说明其是当地壮族民间的自创乐器。廖锦雷的《壮族民间乐器喃哆喝》[14]廖锦雷:《壮族民间乐器喃哆喝》,载《乐器》1984年第5期。解析了广西壮族分支“偏人”民间乐器“喃哆喝”的不同形制和制作。赵毅的《稻杆箫、横箫》[15]赵毅:《稻秆箫、横箫》,载《中国音乐》1987年第4期。介绍了壮族稻杆箫的不同形制和横箫的形制以及它们的制作过程。杨秀昭、何洪和卢克刚的《古老的民族民间乐器——竹筒琴》[16]杨秀昭、何洪、卢克刚:《古老的民族民间乐器——竹筒琴》,载《中国音乐》1984年第2期。介绍了广西瑶族民间乐器竹筒琴的形制和制造过程。苏沙宁的《竹筒琴发音机理初探》[17]苏沙宁:《竹筒琴发音机理初探》,载《乐器》1995年第3期。主要分析了竹筒琴的发音原理,介绍了其形制和制作过程。兰春的《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18]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是一篇研究广西南丹瑶族民间乐器“拉篥”的硕士文论,其中详细记载了拉篥的制作过程。阳鹤庐的《塞箫》[19]阳鹤庐:《塞箫》,载《民族艺术》,1985年试刊号。解析了广西苗族“塞箫”的乐器本体,包括其结构、制作、音阶和律制等。卢克刚、何洪和杨秀昭的《树皮拉管》[20]卢克刚、何洪、杨秀昭:《树皮拉管》,载《乐器》1984年第 6期。讲解了苗族“树皮拉管”的形制和制作过程。贾晓莉的《叶子笛》[21]贾晓莉:《叶子笛》,载《音乐生活》2016年第 7期。主要介绍了湘桂黔交界地侗族“叶子笛”的形制和制作过程。王光荣的《彝族葫芦笙刍议》①王光荣:《彝族葫芦笙刍议》,载《民族艺术》1986年第2期。剖析了广西那坡彝族葫芦笙的内外结构和制作过程。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qikandaodu/2021/0213/619.html



上一篇:回归或融合:广西村落民俗体育双轨制发展路径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西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构建研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