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im(4)

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12: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壮族马骨胡 马骨胡是又一壮族代表性乐器之一,壮语称“冉列”,因用马腿的骨头作为共鸣箱,故称马骨胡,或骨胡。马骨胡非常受壮族人民的喜

(二)壮族马骨胡

马骨胡是又一壮族代表性乐器之一,壮语称“冉列”,因用马腿的骨头作为共鸣箱,故称马骨胡,或骨胡。马骨胡非常受壮族人民的喜爱,流行于广西的西林、隆林和田林一带,属于弓弦类乐器,在北路壮剧中做主奏乐器。近年来国内对壮族马骨胡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马骨胡形制和制作作介绍的有:李广才的《广西壮族民间乐器马骨胡》⑥李广才:《广西壮族民间乐器马骨胡》,载《乐器》1983年第5期。是较早介绍了马骨胡的起源、历史和形制等,对马骨胡的民间艺人、改良过程和现状等进行阐述。潘汁的《马骨胡》⑦潘汁:《马骨胡》,载《民族艺术》2018年第2期。介绍了马骨胡的形制和定弦等。边疆的《悦耳动听马骨胡》⑧边疆:《悦耳动听马骨胡》,载《乐器》2006年第3期。对马骨胡的名称、传说故事、形制和制作等方面进行解读。贺锡德的《爱乐之友(65)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介绍之五——壮族的马骨胡与峥尼》⑨贺锡德:《爱乐之友(65)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介绍之五——壮族的马骨胡与峥尼》,载《音响技术》2006年第12期。介绍了马骨胡和峥尼的起源和形制。

第二,对马骨胡的演奏技巧作研究的有:陈静的《浅谈马骨胡演奏中的五个技术问题》⑩陈静:《浅谈马骨胡演奏中的五个技术问题》,载《大众文艺》2010年第14期。研究了广西南北壮剧马骨胡的演奏技术,包括弓法、指法、揉弦、滑音和演奏形式等。覃大川的《马骨胡演奏风格初探》[11]覃大川:《马骨胡演奏风格初探》,载《歌海》2009年第4期。分析了马骨胡的代表乐曲《壮乡春早》,指出演奏好马骨胡所要注意的问题等。

第三,对马骨胡新曲的创作与乐曲作分析的有:梁凯华的《谱写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作曲家李延林对壮族民间乐器的运用》[12]梁凯华:《谱写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作曲家李延林对壮族民间乐器的运用》,载《艺术探索》2001年第5期。介绍了作曲家李延林对壮族乐器马骨胡在电影和电视片中的运用及其贡献。覃金盾与王鑫安的《琴韵悠悠,新曲何寻——壮族乐器马骨胡的音乐创作现状与思考》[13]覃金盾、王鑫安:《琴韵悠悠,新曲何寻——壮族乐器马骨胡的音乐创作现状及思考》,载《作家》2011年第16期。通过政策、作曲家、演奏者和语言以及壮剧等主客观角度分析马骨胡乐曲创作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马骨胡的新曲创作提出建议。

第四,对马骨胡改良和传承发展作研究的有:德真的《马骨胡》①德真:《马骨胡》,载《乐器》2003年第2期。介绍了20世纪50至90年代国内学者成功研制的高音、中音马骨胡。龙符的《琴韵悠悠马骨胡》②龙符:《琴韵悠悠马骨胡》,载《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第4期。从琴筒、弦杆和长弓演奏等方面叙述马骨胡的改良。盛洁的《浅谈马骨胡的发展趋势》③盛洁:《浅谈马骨胡的发展趋势》,载《艺术探索》1991年第1期。则从演奏方法、乐曲创作和乐器本体等方面阐述了马骨胡的改良过程。廖家修的《马骨胡的改革与演奏》④廖家修:《马骨胡的改革与演奏》,载《民族艺术》1993年第3期。讲述了壮族马骨胡的改良过程。高敏与金萌的《广西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⑤高敏、金萌:《广西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载《中国音乐》2013年第2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广西马骨胡的历史渊源、发展状况和改良过程等资料,提出马骨胡传承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壮族马骨胡在今后的传承和发展上提出相应的措施。

另外,赵胜山的《国内有关马骨胡及其音乐文化的研究综述》⑥赵胜山:《国内关于马骨胡及其音乐文化的研究综述》,载《通俗歌曲》2017年第3期。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壮族马骨胡的研究文献作了归纳,其内容有四个方面:一、对马骨胡的介绍和制作、改良的研究;二、马骨胡的演奏风格和技术探讨;三、马骨胡乐曲的创作和改编曲目的分析;四、马骨胡的保护传承和比较研究等。同时建议加强对滇黔桂壮族马骨胡的比较研究等。

(三)苗族、瑶族、侗族芦笙

芦笙是广西苗、瑶、侗族所共有的乐器,流行于桂东、桂北和桂西的广大地区。在苗、瑶、侗族中芦笙既作祭祀法器,也作娱乐工具,故芦笙在他们的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杨秀昭的《广西芦笙乐论》⑦杨秀昭:《广西芦笙乐论》,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S1期。则是最早将广西苗、瑶、侗族芦笙做综合研究的文献,文中介绍了芦笙在广西苗、瑶、侗族中的基本情况,梳理了芦笙的发展脉络,整理了芦笙乐的现状,分析了苗、瑶、侗族芦笙的音乐形态等。而近年来国内对广西苗、瑶、侗族芦笙的研究还有以下内容。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qikandaodu/2021/0213/619.html



上一篇:回归或融合:广西村落民俗体育双轨制发展路径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西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构建研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