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广西壮族民歌演唱技巧探赜(2)

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12: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真假声混合唱法 壮族人民性格热情开朗,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引吭高歌唱一曲山歌,尤其每逢“三月三”歌圩时,一般男女老少都能唱,多用小

(三)真假声混合唱法

壮族人民性格热情开朗,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引吭高歌唱一曲山歌,尤其每逢“三月三”歌圩时,一般男女老少都能唱,多用小嗓和假嗓演唱,有时就会同时运用真假嗓混合演唱。在欣赏桂中、桂东南的壮族民歌时,可以分辨出有别于其他壮族地区民歌的音色和发声状态。在演唱时没有单纯运用真声或者假声唱法,而是采用真假声唱法的转化,中低音区主要用自然、浑厚的真声唱法;高音区需要高亢、穿透力的声音衬托时,则运用假声唱法。这种真声与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融合了真声和假声的优点,可以使歌者长时间持续演唱而且不易疲劳,满足了不同歌唱形式的需要。

三、广西壮族民歌演唱技巧

壮族民歌讲究原汁原味,而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来表现真情实感,不做作、不炫技,最大限度展现出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纯真质朴的民风。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将壮族民歌传承和发展下去,在保留原有演唱风格的基础上适当借鉴科学的发声方法,汲取传统戏曲文化的精华和成功经验,把握壮族民歌的情感特征,丰富和提高壮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一)借鉴美声的发声方法

广西属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语言、语调以及发声方式也是壮族民歌唱腔形成的原因之一。因为由于地域等原因,南方人说话或唱歌的发声位置比较散、扁、浅,气息支持点也不够深,音量小,音域较窄。要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在保留壮族民歌原有演唱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赋予它科学发声方法,美化音色,扩大音量,扩展音域,提高演唱能力。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是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之一。强调真假声按音高比例混合使用,喉咙打开,保持较深的呼吸支持,调动所有共鸣腔体,将声音唱的十分响亮,富有穿透力。为了获得圆润、明亮和通透的声音效果,壮族民歌的演唱也可以借鉴美声唱法,注意放低喉位、稳定喉头,适当地打喉咙,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使口腔、咽腔、喉腔连成一条管道,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更加结实、响亮,声音位置更集中,高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应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吸收美声唱法中的优势和精华,壮族民歌演唱中运用美声唱法,传唱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音乐艺术,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广西是“歌海”,要保持和发展壮族民歌文化魅力。单纯通过言传身教是无法达到传承和发展壮族民歌的目的,最大的限制是民歌的社会功能不能被更好地传承。壮族民歌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都需要建立在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心,配合美学思想指导,从而表达出壮族民歌的音乐风格、文化内涵及功能意义。要以听众为基础,通过作品将作品所表现的“真、善、美”传达给每一位观众,而不是“从生活中来”抛弃生活,导致作品脱离文化,传承更是无机可谈。譬如劳动号子《打夯号子》《抬杠号子》《撑船号子》、山歌《太阳等月配成双》《妹村有条河》等传统壮族民歌,演唱以上作品是通过独唱和对唱、重唱的方式展现壮族人民热情和淳朴的性格,展示了民众的生活、生产及爱情的故事。

(二)借鉴中国戏曲的演唱技巧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功法”就是“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发、步),是培养戏曲演员最基本的要素。中国戏曲长期的实践艺术基础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尤其是“唱”和“念”对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发展功不可没。

唱功是戏曲表演的第一位重要手法,最基本的要求是气沉丹田,字清腔纯,以字生腔,以情带腔。念功与唱功同等重要,强调字音的准确和吐字发音的正确方法,抑扬顿挫中要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念出人物个性和情感意境。传统戏曲演唱在“唱”和“念”也就是“声”和“字”方面更为讲究。传统戏曲一直把字音清晰作为唱曲的首要位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字音不能混、出字要收声,字头、字腹、字尾均要清晰”,“字正腔圆、腔由字生”都来自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清人借鉴昆曲念字发音共鸣,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演唱风格。深受广西各族人民喜爱的“彩调剧”“桂剧”“壮剧”等广西地方剧种扎根于广西本土文化,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唱腔和方言的使用极具广西地方特色,是雅俗共赏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写实的文学性和丰富的音乐性在广西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qikandaodu/2021/0213/616.html



上一篇:打造林业特色示范区的路径
下一篇:论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生态主义传播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