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课程思政”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过程中的现实

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培养大学生成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培养大学生成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以往的教育实践当中,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往往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军奋战,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教育教学过程艰难且教育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过程中,要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形成协同效应。

一、“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的现实价值

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课程思政”则是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而且能够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体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和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

(一)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方向性问题。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必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和为未来方向保持一致,才能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本色,才能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课程思政”作为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过程当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育人工作落在实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特色,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实现文化强国之路。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的挑战,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树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可能使大学生人生观发生偏差。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各高校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需要探索更有效的培育途径,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育以外,还需要各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对大学生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之外,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和引领工作,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三)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体现“三全育人”教育格局

“三全育人”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坚持“课程思政”也就是全体教师、各类课程、各个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价值引领和知识培养的育人格局,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道德思想的传输,注重“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两张皮”变成大学生人生观培育的“一体化”。“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领悟人生真谛,帮助学生不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同时,“课程思政”能够推动教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能够充分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浸润到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每个细节。

(四)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体现守正创新育人理念

(3) 为使初始解集中在最优解附近,假设:若路径上的信息量刺激未达到蚂蚁的感觉阈限时,蚂蚁忽视该刺激的存在,仅依赖节点间的能见度进行路径选择,即在初始若干代N中,车组Ti与以概率S担当车次Fj。在初始N代中,不需对信息素进行局部更新,只需进行全局更新。

二、“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1.4.4 统计分析 使用DPS(v7.05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试验处理对叶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往往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军奋战,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教育教学过程艰难且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的统一。”[2]“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提出,就是要形成“思政课程”与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军奋战的教育现状,将大学生人生观培养渗透到各类知识传播和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构建学生内在的人生观体系。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既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正”,又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

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实现人生观的培养目标,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传播主体是关键,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依托,和谐的育人环境是支撑,有效教育监督是保障。因此,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与时俱进的促进这四个因素的协同运用。

(一)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关键

“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要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里主要是指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是建立在各门课程对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使潜在的育人资源能够直观、客观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呈现在学生面前,深入学生的心灵。要探索、整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育人资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育人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价值元素,对多学科、多形式、多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让符合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成为“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托。

(二)教育资源是“课程思政”的依托

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其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实践路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是指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转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引领的观念,时刻坚持自觉的育人意识,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既要“授业”更要“传道”,把知识传授与人生观培养融入到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这是“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形成实践路径与产生实践效果的先决条件。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这里主要指的是各门课程教师的育人能力,善于从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当中探寻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够能将专业传授与人生观培养无缝对接的教育能力,这是“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形成实践路径与产生实践效果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还是育人能力,都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形成高水平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使得各门课程教师都既能够保持与完成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与知识内容,又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真正成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业师”与“人师”。

(8)对于D挡:驾驶员采用经济的驾驶方式,缓慢松开油门踏板,如果驾驶员迅速松开油门踏板,将无法进入怠速模式,对于高效模式: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

(三)育人环境是“课程思政”的支撑

“教学环境是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不仅仅需要教师深厚的理论底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需要优良教学环境的支持。对于教学而言,灵活多变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将会赋予教学以想象力和创新力,进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3]因此,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课程思政”育人环境,对于其教育实践的实施构成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谐的育人环境既包括了人文精神环境还包括了校园景观环境。和谐的人文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一所高校从领导管理层面到教师教学层面都要有“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全校上下形成共同培养大学生人生观的“课程思政”意识,是“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实施,实现其对大学生人生观培养教育目标的环境软实力。和谐的校园景观环境主要是指,一所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也能够体现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育人内容,为“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实施提供和谐的景观环境,是“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实施,实现其对大学生人生观培养教育目标的硬条件。

(四)教育监督是“课程思政”的保障

任何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实践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教育监督机制。“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复杂的教育形式,更需要统筹规划建立规范教育监督机制,既包括对“课程思政”教育各个环节的监督,保障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的过程当中,“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协同配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育人合力,真正让“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教育实践中落在实处。还包括对各个部门的监督机制,增强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减少“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的不必要阻碍。总之,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不但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还需要各个部门有力配合与相互协作,只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监督机制,才能保障“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做细做实,落地开花。

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通过“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发挥各方育人合力,实现其教育目标。同时,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与实践,推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王恩怀,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从小随父亲王步(青花大师、陶瓷美术家)学艺作画。1949年入省立陶瓷专科学校,学习陶瓷美术,1954年就职于轻工部陶研所(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64年奉调景德镇为民瓷厂,艺术家库陶瓷名家、任厂美研所名誉所长。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胡晓红,李美希.空间、时间、技术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基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教学观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38-4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54(2020)02-059-03

收稿日期:2019-12-20

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研究”(WY2019041-B);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GJC1919068)。

作者简介:何冰(1981~),女,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柱星)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38.html



上一篇: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以中华优秀
下一篇:试论新形势下边境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